《无敌破坏王》用创新的思想,创造了一部不朽的迪士尼经典作品
动画电影作为影视艺术中的独特门类,以电影为基础,结合动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引人入胜的魅力。
电影《无敌破坏王》是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后的一次转型尝试,荣获多项安妮大奖。我们将以影片为中心,从叙事角度入手,探讨新迪士尼动画的叙事方式,包括叙事结构、情境营造和空间布局等,深入剖析创作者在技巧与思想表达上的创新融合。
包容式的“双线”叙事结构
在制作长篇叙事动画时,整个故事通常被视为一个系统,成功的经典动画往往都遵循这个系统的规则,然后在其中进行探索和创新。迪士尼动画电影也是如此,它在保持古典叙事的基本故事架构、线性发展和典型人物的基础上,不断满足观众对新奇美学的追求。
以《无敌破坏王》为例,它采用了一种包容性的“双线”叙事结构。影片围绕着两位主角,即“破坏王”拉尔夫和“小丫头”云妮,分别构建了不同的困境,通过他们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其中,明显线索是关于“破坏王”想要被自己的游戏角色所认可的挣扎,这一冲突贯穿整个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而暗示线索则涉及云妮在游戏中被边缘化的问题,但她却渴望在赛车比赛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两个问题都关涉到身份认同,一个是关于改变自我的问题,另一个是寻找自我价值的问题。这种“双线”结构丰富了故事情节,突出了主要主题,为影片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解读可能性,同时也创造了情感上的共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叙事结构对整部电影的影响也很大。影片的叙事结构与其主要卖点——“游戏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影片中的重要游戏——《快手阿修》、《英雄使命》和《糖果冲刺》,实际上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故事功能。
比如,《快手阿修》帮助交代了人物最初的情况,《英雄使命》则用作过渡性事件,引出了影片结尾的紧张情节。而故事的主要发展发生在《糖果冲刺》游戏中,云妮和拉尔夫的心灵成长也在这一部分展开。这种多重时空的叙事方式相互辅助,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故事结构。
游戏背景下的多样化叙事空间
现代的游戏设定让观众感受到故事和角色更加真实可信,拉近了影片叙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影片一开始就采用怀旧的8位像素电玩游戏和延时摄影的表现方式,将观众引入电影创造的游戏化世界。
在动画电影中,我们所看到的画面和动作并不是现实的复制,而是创作者根据需要进行的抽象和设想。这为夸张、变形等手法提供了特殊的创作空间,使动画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现实中难以想象的奇特动作,从而构建一个不受限制的梦幻世界。
《无敌破坏王》通过多个游戏场景和角色的穿越,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影片创造了四个独特的游戏世界,让角色在不同的游戏时空中穿梭,为剧情设定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起初,影片构建了一个巧妙的世界观,包括二次元复古的《快手阿修》、超现实的《英雄使命》和20世纪90年代的《甜蜜冲刺》等游戏。
这些游戏一起构成了一个“社会空间”,而人类玩家在其中象征着权力。在这个“社会空间”里,有着基本的街机游戏角色生存规则——不能被玩家遗弃,角色不能改变善恶属性,必须不断重复相同的工作,否则就会被淘汰。
创作者巧妙地让游戏角色在这四个世界间自由穿梭,随着空间的展示,故事逐步展开。角色的拟人化处理使观众能够从角色的角度来看待玩家,深入阐释了游戏角色和玩家的关系。
影片的空间处理包括游戏厅正常营业时的景象,游戏角色各自扮演的角色;游戏厅打烊后,角色脱下扮演的角色,进入游戏后台开始私生活;还有利用游戏机屏幕作为影像媒介,构建玩家和角色相互观看的关系。
这种多重空间设定让角色不受行动限制,实现了二维和三维游戏角色的转换,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角色的自由度。电影中的“中央车站”设计暗示了现实生活,传达了游戏角色的世界观。
这种独特的空间设定不仅激发了观众的创意思维,还精巧地将游戏概念和动画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影片中的电玩游戏是青少年观众熟悉的事物,省略了复杂概念的解释环节,使观众迅速理解影片要传达的故事,加快了情节的推进,让整个影片的节奏更加紧凑。
叙事的象征与隐喻
影片通过叙事的语境,展现了游戏角色生活的多个层面,创作者用抽象和假设隐喻创造了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殊时空艺术。这种虚幻的叙事背景为影片提供了一个华丽的外衣,将众多无生命的典型游戏形象赋予新的角色和内涵,不仅构建了影片中游戏的世界和角色的逻辑,还为观众理解动画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央车站的设置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游戏文化,唤起观众的童年记忆;另一方面,这个场景本身寓意深远,中央车站灵感来自纽约的中央火车站,它象征着人生中不同的选择和目标,就像换乘的枢纽一样,承载着人们去不同方向的追求。
破坏王拉尔夫通过中央车站穿越不同的游戏空间,也在生活中面临各种抉择,追逐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拉尔夫不再是为了发泄而破坏,他的破坏变成了拯救同伴的手段。这体现了“破坏”的辩证性,它不再单纯是坏事,而是一种为了重建的方式。
同样,主角“好人”涡轮通过中央车站也转变了命运,最初是贪婪嫉妒变成了《甜蜜冲刺》中的坏人——国王。中央车站等场景的创设通过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元素增加了影片的神秘感。涡轮被击败后,所有被遗弃的游戏角色都在新游戏中找到了工作,这引起了玩家对这些旧角色的浓厚兴趣。
然而,跳出电影的逻辑,我们会发现导致游戏角色生存危机的真正根源并不是反派涡轮,而是游戏玩家自己。涡轮和破坏王拉尔夫之所以采取“作恶”和“破坏”的方式,实际上是对抗自己命运的一种抗争,只是方法不同。这既隐喻了涡轮的悲情,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映射。
角色间的戏拟性重构与二元叙事对立
每个时代都会根据当时的兴趣和趣味来创作或重新演绎童话故事。影片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打破常规,颠覆传统,将碎片化的元素重新组合,注入新的审美内涵。通过游戏和幽默的态度,影片创造了一种陌生的观影体验,通过戏仿性的重新构建,将新的思想巧妙地融入作品之中。
影片在“甜蜜冲刺”这个游戏中巧妙地与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相呼应,将情节设置重新演绎。传统的故事模式被颠覆,陈旧的元素被重新组织。故事一开始就否定了传统公主的定义,强调女性角色作为赛车手的形象。
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在剧情推进中不断变化,而结局也不再是传统的“公主与王子”完美收场。相反,影片中的游戏公主云妮在游戏重置后,选择继续做一个“闪烁的赛车手”,这打破了传统“公主”故事固定的模式。云妮所提出的主张也赋予影片更多戏剧性。
而且影片呈现了角色之间的二元叙事对立结构。主要体现在主角与配角之间的对抗,特别是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当角色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产生了对立的动机,这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原因。
在“游戏30周年”庆祝活动中,发生了重要的事件,打破了角色之间的平衡。拉尔夫为了获得奖牌,得到自己游戏中人们的认可,决定离开游戏。这导致了角色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转向对抗。原本游戏中设计的对立关系升级为拉尔夫的离开可能引发“系统错误”,从而构成了新的对立情节,即拉尔夫与他的游戏伙伴之间的对立。这种角色间的对抗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展示了角色的不同世界观。
迪士尼为这种对立关系提供了解决方案。一方面,以“友谊”为解决手段,拉尔夫与阿修一起对抗糖果王国的国王,共同面对挑战。另一方面,以“拯救”为解决手段,拉尔夫冒着危险冲破薄荷糖并制造光柱来吸引昆虫,以此挽救了游戏王国的伙伴。这使得“坏人”成为了英雄的梦想得以实现。
普遍而言,任何一则幻想故事都有一个起始情境,这个情境通常会介绍家庭成员并简单介绍未来主人公的名字和地位。尽管这个情境并不一定是故事的关键,但它仍然是故事形式中重要的元素。影片特别注重刻画了角色的叙事特点:
主角角度:主角拉尔夫通过自己的叙述开篇,构建了一个起始情境。他简要描述了自己的身份、游戏角色的价值观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拉尔夫的角色经历从负面到正面的变化,这种正反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冲突和自我认同的实现,都加强了主角的叙事特点。
主配角组合:影片强调了一些典型的主配角组合,如“大叔与小女孩”、“美女与蓝领”,这些组合从不同的动画作品中汲取灵感,如《怪兽电力公司》中的大毛怪与阿布、《卑鄙的我》中的格鲁与艾格尼丝,还有《红猪》中的罗森与菲欧。这些角色的组合形式创造了更多的戏剧性冲突。另外,主配角之间的组合也为故事的转折和剧情解释提供了支撑。配角中包括了各类受欢迎的游戏角色,他们的独特特点和明显的风格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愉悦游戏中的人文关怀
迪士尼电影的特点就是那份童心,而《无敌破坏王》正是基于这份童心创作的,它更倾向于从积极乐观的角度表达对生活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在影片中,“坏人互助会”的场景很有趣,传统上的“坏人”们在《吃豆人》中的幽灵克莱德的领导下传奇私服,自我激励和互相鼓励,然后回到游戏中继续“坏人”的角色,保持着与“好人”隔离的状态。
这个情节既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传递出“坏人”也可以很可爱的感觉,引发对影片中“好人”和“坏人”角色更深层次理解的思考;在游戏被删除后,无家可归的Q-bert 可怜虫们在游戏大厅挂出“甘愿做NPC,求点吃的”告示,而拉尔夫给他们送樱桃,快手阿修则收留他们,这样完美的结局温暖着观众的心。
影片传达出对亲情的依赖和渴望,这正是社会上普遍的情感需求。主角破坏王拉尔夫在寻找金牌的过程中与命运悲惨的云妮相遇。拉尔夫想要一枚勋章,而云妮梦想成为真正的赛车手,两人因着各自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拉尔夫帮助云妮“打造赛车”和“开辟赛道”传奇sf,当云妮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勋章给了拉尔夫时,她已经把拉尔夫视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片中设计的情节让拉尔夫知道,如果云妮获胜,游戏会崩溃,威胁着她和其他游戏角色的生命。在这一情节中,拉尔夫毁掉了两人共同建造的赛车,云妮则流着泪对他说:“你真的是个坏人。”
这些情感元素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反映出类似“父与子”的亲情关系,呈现出深沉的“父爱”。影片在游戏的背景下展示了人性的关怀,表现出宣传语中所描述的理性思考:“我是反派,但这没关系,我永远不会成为英雄,这也没关系,只要能做自己,就是最好的。”
动画电影《无敌破坏王》凭借其五项安妮大奖、极高的人气和票房成绩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在游戏周边产品方面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影片叙事策略的重要性。
影片灵活运用了题材和叙事元素,采用了包容、嵌入、并列等多重技巧,使叙事结构更加巧妙。这种方式既继承和发展了经典动画叙事的传统,也为创新思想驱动的迪士尼动画“适合各年龄段观众”的模式开创了新局面,创造了又一部不朽的迪士尼经典作品。这种创新的思维方式使得迪士尼动画能够迎合更广泛的受众,实现了全方位的成功。